“爸,今年国庆我就不回去了,公司有个项目要赶。”电话那头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,儿子志远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疲惫。
我握着手机,望着窗外满树的桂花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了,每到国庆长假,儿子总有各种理由不回家。
“那你妈准备的腊肉怎么办?她从上个月就开始张罗了。”我试图让声音听起来轻松一些。
“爸,你们自己吃吧,我真的走不开。”
挂了电话,我看着老伴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,突然意识到,也许这背后有我从未想过的真实原因。
01
我叫陈建国,今年62岁,退休前在一家国企当了大半辈子的会计。老伴叫李秀芳,比我小两岁,退休前是小学老师。我们有一个儿子志远,今年35岁,在省城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。
展开剩余94%说起志远,我和老伴都挺骄傲的。从小成绩优秀,大学考上了重点院校的计算机专业,毕业后直接留在了省城工作。刚开始那几年,他每个月都会回家一两次,我们也经常去省城看他。
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,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。特别是最近这三年,连国庆这样的长假都不愿意回来。
“建国,你说志远是不是在外面有什么难处?”秀芳放下手中的活,坐到我身边。
我摇摇头:“应该不会吧,他工作稳定,收入也不错。”
“那为什么不愿意回家呢?以前他可是最喜欢回来的。”秀芳的眼中闪过一丝担忧。
我想起前几次志远回家的情景。每次他一进门,我和秀芳就围着他问东问西,问工作怎么样,有没有女朋友,什么时候结婚生孩子。志远总是笑着应付,但我能感觉到他眼中的无奈。
“也许是我们问得太多了。”我若有所思地说。
“问多了怎么了?我们是他父母,关心他不是应该的吗?”秀芳有些不服气。
我没有接话,心里却开始琢磨起来。也许问题真的出在我们身上。
02
第二天一早,我决定给志远的大学同学小王打个电话。小王在我们本地工作,偶尔会来家里坐坐,和志远的关系一直很好。
“王叔叔,您好。”小王的声音很客气。
“小王啊,我想问你个事。志远最近怎么样?工作还顺利吗?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,小王才开口:“王叔叔,志远工作挺好的,就是……”
“就是什么?你直说,我能承受。”
“就是他压力挺大的。您知道,现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,加班是常态。而且他一直想在省城买房,但房价太高了,攒钱很辛苦。”
我心里一紧:“那他为什么不和我们说?我们还有些积蓄,可以帮帮他。”
“王叔叔,志远是个要强的人,他不想让您和阿姨担心。而且……”小王又停顿了。
“而且什么?”
“而且他说每次回家,您和阿姨总是催他结婚生孩子,他觉得压力很大。他现在连女朋友都没有,哪来的结婚?”
我愣住了。原来如此。
挂了电话,我坐在沙发上发呆。秀芳从厨房出来,看到我的表情,问道:“怎么了?小王说什么了?”
我把刚才的对话告诉了她。秀芳听完,也沉默了。
“我们是不是做错了什么?”她轻声问道。
我们以为的关心,在儿子眼里可能是负担。这个念头让我心情复杂。
03
那天晚上,我和秀芳聊了很久。我们回忆起志远小时候的点点滴滴,也反思着这些年来的相处模式。
“记得志远小时候,每次考试考得不好,我们就会说'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'。”秀芳叹了口气。
“是啊,我们总是拿他和别人比较。”我也想起了那些往事。
志远从小就是个乖孩子,学习成绩好,也很听话。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真正问过他想要什么,喜欢什么。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,为他规划着人生路线。
“上大学的时候,他想学艺术,我们非要他学计算机,说这个专业好找工作。”秀芳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“工作后,他想在省城租个好一点的房子,我们说太浪费钱,让他住公司宿舍。”我接着说。
“现在我们又催他结婚生孩子,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,他准备好了吗?”
我们越聊越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多事。我们以爱的名义,给了儿子太多的压力和束缚。
“建国,我们是不是应该改变一下?”秀芳看着我。
我点点头:“是该改变了。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。”
04
接下来的几天,我开始主动了解志远的工作和生活。我学会了用微信,关注了一些互联网行业的公众号,想要了解儿子的工作环境。
我发现,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真的很大。996的工作制度,激烈的竞争环境,高昂的生活成本,这些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经历过的。
“秀芳,你知道吗?志远他们公司经常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。”我把手机上看到的信息告诉老伴。
“这么晚?那他什么时候休息?”秀芳很吃惊。
“而且省城的房价,一平米要两万多。志远想买个八十平的房子,就要一百六十万。”
秀芳算了算:“那他要不吃不喝工作十几年才能买得起。”
我们终于开始理解儿子的处境了。他不是不想回家,而是真的没有时间和精力。
那天晚上,我给志远发了条微信:“儿子,工作辛苦了,注意身体。”
很快,志远回复了一个笑脸的表情,还有一句话:“谢谢爸,您也保重身体。”
这简单的对话,让我心里暖暖的。我意识到,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儿子经常回家,而是彼此的理解和关心。
05
国庆假期的第三天,我做了一个决定。我要去省城看志远,但不是以前那种“检查”式的探望,而是真正去了解他的生活。
“你要去省城?”秀芳有些意外。
“是的,我想去看看志远的工作环境,了解他的真实生活。”我说。
“那我也去。”
“不,你就别去了。人多了他反而不自在。我一个人去就行。”
我买了当天下午的火车票,没有提前告诉志远。我想给他一个惊喜,更想看看他真实的生活状态。
到了省城,我直接打车去了志远的公司。那是一栋现代化的写字楼,很高很气派。我在楼下等了一会儿,看到很多年轻人进进出出,个个都行色匆匆。
晚上八点多,我终于看到了志远。他从电梯里出来,看起来很疲惫。当他看到我时,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。
“爸?你怎么来了?”
“来看看你。”我笑着说。
志远的眼中闪过一丝慌乱:“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?我都没准备……”
“不用准备什么,我就是想看看你。”
那一刻,我看到了儿子眼中的疲惫和无奈,也看到了他对我突然出现的紧张。
06
志远带我去了他租住的地方。那是一个老旧小区里的一居室,大概三十平米,租金就要三千多。房间里很简单,除了必需品,几乎没有什么装饰。
“爸,你坐。我去给你倒水。”志远显得有些局促。
我环顾四周,心里五味杂陈。这就是我儿子的生活环境,和我想象的完全不同。
“志远,你在这里住了多久了?”
“快三年了。”志远递给我一杯水。
“为什么不租个好一点的房子?”
志远苦笑了一下:“爸,好一点的房子租金要五六千,我一个月工资才一万多,除了房租、吃饭、交通,剩不了多少钱。”
我沉默了。我终于明白了,儿子不是不孝顺,而是真的生活得很辛苦。
“志远,你为什么不和我们说这些?”
志远低下头:“说了又能怎么样?只会让你们担心。而且……”
“而且什么?”
“而且每次回家,你们总是问我什么时候结婚,什么时候买房,什么时候生孩子。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,怎么照顾别人?”
志远的话像针一样刺痛了我的心。我们以为的关心,原来给了他这么大的压力。
那天晚上,我和志远聊了很久。他告诉我工作中的困难,生活中的压力,还有对未来的不确定。我第一次真正了解了儿子的内心世界。
“爸,其实我也想回家,想你们。但是每次回去,感觉压力很大。”志远说。
我终于明白了,儿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催促和要求,而是理解和支持。
07
第二天,我陪志远去了他的公司。那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环境,到处都是年轻人在忙碌着。志远的工位很小,桌上堆满了资料和电脑。
“志远,这就是你的工作环境?”我有些吃惊。
“是的,我们公司就是这样。大家都很拼,竞争很激烈。”志远一边整理桌上的文件,一边说道。
我看到他的同事们,个个都很年轻,但眼中都有着和年龄不符的疲惫。我开始理解,为什么志远不愿意回家了。在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,他需要的是休息,而不是面对父母的各种询问和期待。
中午,志远带我去公司附近吃饭。那是一个很简单的快餐店,一份盒饭十五块钱。
“志远,你平时都在这里吃饭?”
“是的,公司附近就这些餐厅,而且比较便宜。”志远说得很自然,但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。
我想起家里,秀芳每天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,而儿子在这里却只能吃简单的盒饭。
“志远,要不你还是回家发展吧?在家里,我们可以照顾你。”我忍不住说道。
志远摇摇头:“爸,我在这里已经有了基础,而且这个行业在小城市没有发展空间。”
我明白了,儿子有自己的人生规划,我们不能因为心疼就要求他改变。
那天晚上,我准备回家了。在火车站,志远送我。
“爸,谢谢你来看我。”志远说。
“志远,我想明白了一些事情。”我看着儿子,心情复杂。
“什么事情?”
“你不回家的真实原因。”我深吸了一口气,“不是因为你不孝顺,不是因为你不想我们,而是因为……”
我停顿了一下,看到志远眼中的期待和紧张。
“而是因为我们给了你太多压力,让你觉得回家是一种负担,而不是放松。”
志远的眼眶红了:“爸……”
“我和你妈以后会改变的。我们不会再催你结婚,不会再问你什么时候买房。我们只希望你健康快乐。”
但是,我还有一个更深层的发现,一个连志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真实原因……
08
回到家后,我把在省城的见闻告诉了秀芳。她听完后,眼泪就下来了。
“我们是不是做错了很多事?”秀芳哽咽着说。
“是的,我们确实做错了。但现在明白还不晚。”我安慰着她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。我们意识到,从志远小时候开始,我们就习惯性地给他设定各种目标和期待,却从来没有问过他自己想要什么。
“记得志远高考填志愿的时候,他想学音乐,我们说不实用。”秀芳回忆着。
“大学毕业时,他想去南方闯闯,我们说太远了,让他留在省城。”我接着说。
“工作后,他想学摄影,我们说是浪费时间。”
我们越想越觉得愧疚。我们以为是在为儿子好,实际上却剥夺了他选择的权利。
那天晚上,我给志远打了个电话。
“志远,爸想和你道个歉。”
“爸,你说什么呢?”志远有些意外。
“这么多年来,我和你妈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要求你,从来没有问过你真正想要什么。我们错了。”
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,然后传来志远的声音:“爸,其实我理解你们的。你们也是为了我好。”
“但是我们的方式错了。志远,以后你想做什么,我们都支持你。”
这通电话后,我感觉我和儿子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。
09
一个月后,志远主动给我们打电话,说要回家看我们。
“真的吗?你不是很忙吗?”秀芳激动地问。
“请了两天假,想回来看看你们。”志远的声音听起来很轻松。
这次志远回家,我们没有像以前那样问东问西。我们只是静静地听他讲工作中的趣事,生活中的感悟。
“爸妈,我最近在学摄影。”志远拿出手机,给我们看他拍的照片。
“拍得真好!”秀芳由衷地赞叹。
“是吗?我觉得还需要多练习。”志远的眼中闪着光芒,那是我很久没有见过的。
那天晚上,志远主动和我们聊起了他的感情生活。
“爸妈,我最近认识了一个女孩,她也是做互联网的。”
“是吗?什么时候带回来给我们看看?”秀芳很高兴。
“还早呢,我们才刚开始了解。而且我现在的条件……”志远有些犹豫。
“志远,感情的事情不能只看条件。只要你们相爱,其他的都不重要。”我说。
志远看着我,眼中有些惊讶:“爸,你变了。”
“是啊,我们都在变。”我笑着说。
那一刻,我感觉我们真正成为了朋友,而不仅仅是父子。
10
志远这次在家待了三天,这是近几年来最长的一次。临走的时候,他主动拥抱了我们。
“爸妈,谢谢你们的理解。”
“志远,以后想回来就回来,不想回来也没关系。我们只希望你快乐。”我说。
志远走后,我和秀芳都觉得心里很踏实。我们终于找到了和儿子相处的正确方式。
但是,我心里还有一个疑问。志远不回家的原因,真的只是因为我们的压力吗?
一天,我偶然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,讲的是现代年轻人的心理状态。文章中提到,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家,除了工作压力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:他们害怕让父母看到自己的“失败”。
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。我想起志远在省城的生活状态,想起他眼中的疲惫和无奈。也许,他不回家的真正原因,不仅仅是我们的压力,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达到父母的期待,没有成为我们心目中“成功”的样子。
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秀芳。
“你是说,志远觉得自己不够成功,所以不敢回家?”
“很有可能。你想想,我们从小就教育他要出人头地,要比别人强。现在他35岁了,还没有买房,没有结婚,在他看来,这就是失败。”
秀芳沉默了。我们都意识到,我们对“成功”的定义,可能给了志远巨大的心理负担。
11
我决定再次去省城,这次我要和志远深入地谈一谈。
到了省城,我直接去了志远的公司。这次我没有等他下班,而是直接上楼找他。
“爸?你怎么又来了?”志远很惊讶。
“我想和你谈谈。”
我们找了个安静的咖啡厅坐下。
“志远,我想问你一个问题。你觉得自己成功吗?”
志远愣了一下:“爸,你为什么这么问?”
“你就回答我。”
志远沉默了很久,然后摇摇头:“不成功。35岁了,还没有买房,没有结婚,甚至连个稳定的女朋友都没有。”
“那你觉得什么是成功?”
“有房有车,有个好工作,有个幸福的家庭。”志远的回答很标准。
我看着儿子,心里很难受。这些标准,不正是我们从小灌输给他的吗?
“志远,我想告诉你,在我和你妈心里,你已经很成功了。”
“爸,你别安慰我了。”志远苦笑。
“我没有安慰你。你有一份稳定的工作,能够独立生活,有自己的兴趣爱好,这就是成功。房子可以慢慢买,婚姻要等遇到对的人。这些都不着急。”
志远看着我,眼中有些不敢置信。
“志远,我们以前的教育方式错了。我们让你以为,只有达到某些标准才算成功。但实际上,快乐地生活就是最大的成功。”
那一刻,我看到志远眼中的泪水,也看到了他内心深处的释然。
12
从那以后,志远开始经常给我们打电话,分享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。他告诉我们工作中的挑战,也告诉我们摄影带给他的快乐。
“爸妈,我最近拍了一组城市夜景,想参加一个摄影比赛。”
“太好了!一定要参加。”我们都很支持。
“但是我担心拍得不够好……”
“志远,结果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喜欢做这件事。”秀芳说。
志远的声音听起来很开心:“谢谢妈,我会努力的。”
国庆节前,志远主动提出要回家。
“爸妈,今年国庆我想回家,陪你们过节。”
“真的吗?你不忙吗?”我有些意外。
“请了假。而且,我想把女朋友带回来给你们看看。”
我和秀芳都很激动。这是志远第一次主动提出带女朋友回家。
“她叫什么名字?做什么工作的?”秀芳迫不及待地问。
“她叫小雨,也是做互联网的。人很好,我们很聊得来。”志远的声音里带着幸福。
“那就好,那就好。”我连声说道。
我知道,我们的关系真正回到了正轨。
结语
现在回想起来,志远不愿意回家的真实原因,其实很简单:我们给了他太多的压力和期待,让他觉得自己不够好,不敢面对我们。作为父母,我们以为的关心和爱,有时候会成为孩子的负担。真正的爱,应该是无条件的接纳和支持,而不是基于某些标准的期待。现在的我们,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,如何去理解,如何去支持。这或许就是我62岁才明白的人生真谛。
#秋季图文激励计划#配资咨询平台客服24小时在线咨询
发布于:北京市上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